理论学习
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三融合两提高”撬动农村经济发展
——关于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
作者:周强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日期:2017-07-06

摘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人均耕地少、生产效率低、劳动力外流、农产品经济效益低、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笔者结合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脱贫攻坚工作分析探讨了,并提出了“三融合两提高”发展举措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深度融合  合作联社  订单农业

 

农村处于省级行政单元的“神经末梢”,是我国数量最多、人口分布最广的行政主体,其经济发展稳定事关我国全面深入改革开放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过去30,农村经济发展被边缘化,导致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生产效率低、农产品经济效益低等突出问题困扰着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深化改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的探索实践,提出了“三融合两提高”的对策。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人均耕地少,生产效率低以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为例,全乡整体地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喀斯特地面分布全境,易涝易旱,人均耕地不足3亩且分布零星、分散,而土地肥瘦不一、水田旱地多寡不同、耕地道路是否便利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户自行整合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积极性,在无法整合经营条件下,农户自行筹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推行机械化耕作不划算,因此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状态,制约了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

2、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素质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改变生活现状,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留下老、弱、病、幼等群体,大量土地处于闲置、丢荒状态,而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空巢老人心理疏导等问题,正日益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经济能人、农业技术人才、农村出来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人员不愿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农业生产整体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

3、农产品经济效益低村民各自为阵,缺乏龙头企业、经济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对本村特色农产品进行整合销售、市场开发、初级加工、储藏等措施,无法延伸特色农产品附加值,给本地经济发展增加活力,更无法带来新的创业就业机会。新华乡龙集村委种植油桃500多亩,因缺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对本村油桃进行深度挖掘,每年油桃丰收时,农户都是被动等待外地收购商上门采购,市场行情好时能获得可观收入,市场行情不理想时就会出现滞销,甚至血本无归。

4、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国组织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村委“两委”干部年龄偏大、后备干部不足、文化素质偏低、新一代青年没有参政议政兴趣。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

5、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农村税费改革后,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几乎没有集体经营项目,集体经济收入除了门面、房屋出租、政策性财政转移支付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实质性的收入。以新华乡盘坝、坪源、新华、井湾4个“十三五”贫困村为例,盘坝村每年集体收入为门面出租2000/年,坪源村为房屋出租每年900元,新华村为石漠化治理资金5000元,井湾村为石漠化治理资金10000元。

二、解决对策

1、 土地流转与合作社要深度融合土地流转不只要实现“小块变大块”,而且要把流转的土地集中融入到合作社中,走从分散式的只拿土地租金向土地整体打包加入合作社再入股分红的路子。例如,盘坝食用菌基地核心区涉及3个自然村、300多户农户的1500亩土地整体融入合作社参加食用菌产业及中草药产业的开发,农户获得的收益远远超出土地租金。流转的土地带来的效益就象“滚动的雪球”,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越滚越大,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获得感越来越强烈。

2、 合作社与农产品龙头企业要深度融合。“订单农业”的前景既看龙头企业的市场潜力又看合作社干事创业的潜力,更要注重建立“互让互利的诚信平台”。龙头企业把资金、技术、市场空间等“真材实料”的东西向合作社、向老百姓展示,充分体现龙头企业对新产业开发、新产品研发的底气和雄心,让老百姓看到远景。合作社要把土地管理现状、群众参与程度以及顾虑的一些事情,“真心实意”地亮出来,让外来企业既看到潜力也想到压力。企业与合作社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空间和平台,形成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20167月,新华乡核心示范区6个专业合作社与天润集团及其子公司富川天健食用菌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平台,并签订了85亩食用菌种植试种合同,年内收获了干木耳6.7万公斤,产值达335.27万元,参与种植的农户平均增收1万元以上;今年以来,广西南宁市万康乐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与该乡5个村委6个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种植大天冬、郁金1200多亩订单合同,广东增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该乡2个村委3个专业合作社签订了300多亩稻虾养殖订单合同。

3、 产业定位与乡村治理要深度融合基层党组织立足实情,以事业吸引人才为落脚点,着力把劳动密集型新产业变成留住人才,吸引外出务工的优秀青年回家就业创业,吸引更多现代特色农业高管人才的眼球,真正把农村建成“产业发展、发家致富的洼地”。以新华乡通过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建设,拓展食用菌的种植面积500亩,带动瑶药健康园的发展,正逐渐形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健康养生”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落地生根,让外出务工的年青一代“高高兴兴回来、安安心心留下、勤勤恳恳创业、和和美美生活”,有效解决农村“三留守”和村干部“年龄偏大,能力偏弱”问题,助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提高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积极与产业发展公司衔接,从生产资料到市场营销再到深加工环节上,加足科研技术含量,吸引更多有识之士融入到农业大开发的行列中。在提高科技含量上做文章,让进驻该乡的农业开发公司从原材料、种苗、技术跟踪管理、产品研发融入更多更高的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在提高产业附加值上下大力气,将产业脱贫项目建设既融入“循环”理念,又融入“延伸”理念。同样是食用菌种植,新华乡已开始研究如何取代生态树木作为食用菌的原材料的问题,在食用菌采摘过后的废棒进行加工生产为有机肥,为该乡中草药种植提供肥料,加入循环利用环节,同时今年计划投资800万元建设3条生产线,将食用菌和中草药从卖鲜品进入初加工,力争2019年实现深加工及新产品研发,充分挖掘产品的价值厚度,把产业链条越拉越长、越织越密、越织越牢,让农业大开发与当前脱贫产业的“航船”行稳致远。

5、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基层党组织要聚焦支部建设,把着力点放在行政村党总支和自然村支部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支部建设的重心压实在转变作风和为民服务上,在行政村注册由党总支书、主任、副主任为核心的合作联社,在自然村成立由支部书记、支委委员为核心的合作社,合作联社负责管理各自然村的合作社,合作联社按照产业当年产值的0.5-1%抽取管理费,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成立的合作联社通过租赁已流转的土地50-100亩,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建设车间租赁给落地的农业公司,收取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或者进行产业开发,抽取50%的利润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手抓,两手硬”。通过以上方式,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盘坝村在2017年集体收入可达10万元,新华村、坪源村、井湾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2万元以上。